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2010/12/28 錄像裝置藝術
圖:林昆穎創作分享 (藝術家,豪華朗機工成員)
圖:林昆穎創作分享 (藝術家,豪華朗機工成員)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2010/12/21 錄像裝置藝術
2. 錄像藝術家Mathew Barney介紹: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 ,1967年三月25日生於舊金山,在耶魯大學時曾就讀於醫學系,但二年級時即轉至美術系,他短暫的醫學背景仍對其作品產生深遠的影響。經典之作是「Cremaster Cycle(懸絲系列)」,由Cremaster 1到5等五部曲組成的史詩級實驗電影。近年新作是與其妻冰島歌姬碧玉(Bjork)合作的「Drawing Restraint 9 」。他對於「醫學」、「運動」有種特殊的迷戀,使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介於「肉體訓練」與「情色性」的特異觀點。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2010/12/14 錄像裝置藝術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2010/12/07 錄像裝置藝術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2010/11/30 錄像裝置藝術
1. 成果展覽佈置
2. 作品呈現與空間規畫/(以下內容為同學期末最終提案作品)
---------------------------------------------------------------------------------
作品名稱 : 我的黑色,你不懂 / You don’t understand
媒材 : 單頻錄像
年代 : 2010
作者:何穎昭
創作理念:
人的一生裡到底有多少慾望要被滿足?
當我們自身擁有身邊的,
但往往老是看到別人的更好,
得不到,稀有的,
我們就拼了老命去爭,
爭來了又把它放一旁,
然後換下一個...
每個階段不停的找尋,
找到的也不一定是內心真正想要的,
但貪心又軟弱的心又將它放入口袋...
找的越多,
明度就不停下降,
一個個循環下,我們都被慾望吞噬。
開始只是迴圈中,
吹呼動作來來回回,
然而某日醒來~
原來只是在於外在的擁有多於真實需求!
瞧瞧—黑色很多!
--------------------------------------------------------------------
作品名稱:繼續選吧!!
媒材:單頻錄像
年代:2010
作者:李政霖
創作理念:
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在這裡選舉是一個特有的文化,也是一件重要的大事,我們常常用兩年一小選,四年一大選來形容選舉的頻繁。而每當舉選來臨的時候,除了選舉本身的意義外,最特別的就是出現大量的文宣物,大量的競選活動和宣傳。
有越來越多的疑問在問,為什麼這些選舉產物在這段競選期間內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而它卻又隨著選舉結束而消失?究竟它還能有什麼作用?
我將競選旗子、看板收集在一起,把它們視為建材、布料加以蓋成房子、和製成服裝。主要透過最直接的「住」和「穿」的行為將原本應該屬於街道上的符號透過解構後再建構,把它變成生活上另一種新的視覺符號。
內容一開始利用黑夜搭蓋小屋,到了白天則穿著它外出,表現出從解構到建構的這個過程,而當我騎著車穿著它經過市區街道,彷彿它又回到了原本屬於它該出現的地方,但卻不是,而是它已經成為一個新的視覺符號,最後把它穿上廣場上走秀,傳遞出它已經融入我們生活中。
<<繼續選吧!!>>如果選舉一直都在,那旗子不只是旗子,看板不只是看板。
---------------------------------------------------------------------------------
作品名稱:既視感貳
媒材:單頻錄像
年代:2010
作者:蔡昕融
創作理念:
Deja vu,既視感於自於法語,依據多數人們憶述,感覺到自己突然處於「曾於某處親歷某過經歷過,無論是視覺、聽覺、嗅覺,甚至細節或其他事情」的感覺;從醫學角度中,是由於腦內的信息處理不協調所致,在長達數秒的感官過程中,誤認幾秒前見過的東西為過去曾見物的一種錯覺;而法國的心理精神研究者Emile Boirac 將Deja vu分為三種:似曾活過、似曾感覺過、似曾拜訪過。
簡而言之,Deja vu是一個抽象且複雜的超感官;關於作品呈現模式與詮釋方法,是將Deja vu這個抽象且複雜的概念轉化,錄像內容呈現一個女孩不斷向大海走去,隨著時間與空間不斷的變換以及貫穿且支撐整個世界的背景音。期望觀者於觀賞時,從不同角度去理解、認識進而感受作品。到底女孩往大海走去的目的是什麼?女還是要投海自盡?抑或是去拜訪大海的精靈?
許多個相似又不盡相同的影像,象徵著平行宇宙之間經驗的傳遞,即使是幾秒前見過的事物,對它的反應、決議、與解釋,一些是似而非的經驗,是靈魂比身體更早接受到經驗,一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進而產生一種「錯覺」。多重宇宙空間裏發生的事情和現在的相似經歷發生了某種聯係。這抽象的感覺往往可以左右一個人的命運,如果們受制於他;那錯不在命運,在我們自己。
---------------------------------------------------------------------------------
作品名稱:Sim City
媒材:單頻錄像
年代:2010
作者:林旺廷
創作理念:
至今,全球有35億的人口居住於城市。城市不只是一種景觀,甚至是一種文化象徵,代表著文明的累積。城市建造之初以一個想像的模型為範本,以此建立基礎,它不必然帶有特性,也許是某種現下流行的建築工法作為號召。但在這城市中,還會有更多模型展示出一種想像的生活,人在追尋的是就是模型中想像的生活。當空間變成一種商品租售,都市中遺留著眾多空蕩而無人進駐的房子。
高樓大廈是典型的城市樣貌,然而純粹的水泥結構無法反映人的活動。在城市中,每個人自身所活動的小空間都是一個基本單位,人將外界從他自身隔離開來,造就了自己的私密空間,如廁所,如更衣室。人也將自身與他人隔離開來,牆壁在此扮演的角色就是把人與人之間隔離開來,從日常生活中切割,並且劃分勢力範圍。這樣的空間規劃形塑個人的視點他人凝視自身的範圍,同時也將人侷限於城市之中。
作品試圖紀錄城市中人的活動,結合想像中城市的模型,以及現實中的面貌,融和成一種超現實的風景。在這樣的情境中,真實與虛擬之間想像的邊境被打破:我們居於城市之中,我們也居於想像的模型之中。
---------------------------------------------------------------------------------
作品名稱:果貿
媒材:單頻錄像
年代:2010
作者:梁以妮
創作理念:
左營果貿社區是一棟舊型集合式國宅,由舊眷村改建,用以安置榮民或軍眷。半圓形的密集鳥籠式建築景觀,場邊不乏販售小吃或民生用品,極具便利性,可謂為現今公寓式大樓的前身。為了有效利用空間,規劃出如此壯觀且高效率的建築樣貌,人有了遮風避雨的定所。但居住空間也同時受到擠壓與統一規格化。雖然是一種好意的安置但卻是一種逆向的壓迫。像這樣的空間裡,沒有附加多餘的娛樂性,有的也只是日復一日。此作品則是想呈現出一種建築物空洞且恍惚的吶喊狀態。
---------------------------------------------------------------------------------
作品名稱:Diverse Emotion
媒材:錄像裝置
年代:2010
作者:曹博淵
創作理念:
一直以來人的情緒、心理、思考都很難猜測,更有許多人表裡不一,本作品結合互動將讓人直覺體驗到面對虛偽的人時,該如何做出反應,又如何去察覺。更可為在場人引導省思是否周遭的人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況。
---------------------------------------------------------------------------------
作品名稱:Modern Vocabulary當代拼音
媒材:單頻錄像
年代:2010
作者:謝孟成
創作理念:
在這個品牌充斥的時代,許多的LOGO跟形象物都已經達到令人著迷或是深植人心的效果。小孩從學會說的第一句話,可能是”McDonald”而不是”mom”。運用在這個品牌瘋狂的年代,我想重新改造學習音文拼音練習的字彙表。將拼音聯想的單字改為品牌或符號。反映出當代最顯為人知的品牌意象。
---------------------------------------------------------------------------------
作品名稱:異
媒材:錄像裝置
年代:2010
作者:卓桀緯
創作理念:作品試圖闡釋生化實驗以及基因改造對生化實驗的衝擊。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2010/11/23 錄像裝置藝術
1.工作坊:Max/Msp錄像與互動裝置
本週課程除了繼續深入Max/Msp的互動程式結構之外,同時也介紹如何利用軟體與硬體作溝通,透過Arduino電路板,學員可以將各種感測元件安裝於其上,並透過程式端的撰寫來控制或是對接受到的訊號來進行回饋。各位學員在本課堂上了解到了諸多感測元件的應用方法,期待他們能擴展應用於錄像藝術裝置的創作上。
圖:陳志建介紹Max/Msp與互動裝置結合
2.作品討論與修正。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2010/11/09 錄像裝置藝術
1. 錄像藝術家白南準(Nam June Paik)介紹:韓裔藝術家白南準(Nan June Paik,1932)也被尊稱為錄像藝術之父。1963年,白南準在德國帕納斯畫廊 (Galerie Parnass)個展的作品〈音樂的說明—電子電視〉 (Exposition of Music –Electronic TV),故意扭曲了電視節目播送的接收,並把電視機朝上或朝側散置於整個空間,從此奠定了白南準操控電視的藝術手法,也是第一件使用電視作為藝術媒材的作品。此後,白南準以攝錄像機記錄了影像的瞬間變化,加上人物的肢體動作搭配實驗性音樂,成為此項藝術的創業先鋒。
2. 同學進行作品進度提報。
3. 期末成果展覽論述的題目蒐集以及訂定
4. 老師與同學進行個別討論與指導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2010/11/02 錄像裝置藝術
1. 由同學進行作品進度提報,輪流上台簡報自己作品的製作進度,並觀看半成品,由其他人給予意見。
圖:同學上台提報自己的作品
2.工作坊:Max/Msp進階影像形變
本週仍繼續由藝術家陳志建為各位同學示範如何利用Max/Msp來針對影像作即時的旋轉、位移、變形、混色、遮罩…等效果,同學遵循老師範例進行操作,並利用原本的範例再發展出自己的程式結構,以擴展影像在展出時的可能性。
圖:陳志建講授影像即時形變技巧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2010/10/26 錄像藝術裝置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2010/10/19 錄像裝置藝術
---------------------------------------------------------------------------------
李正
作品名稱:去,你的>>夢.極限
創作探討:1)失速 > 挫折 失敗 無所目地。2)無速 > 緩慢輕鬆 自在 愉快。3)超速 > 目標出現 壓力 積極 態度。
觀念延伸:李正 VS 極限運動:極限運動對我來說是有著莫名的感動,或許就是它極限的精神和行為吸引著我。我的生日6/21,也是世界滑板日。
極限運動 VS 夢想:天空、宇宙或者飛翔常常被我們用來形容是像徵夢想,極限運動有很多動作就是跳躍和飛。用一種反作用力離開習慣的地表面。
夢想 VS 生活:每個人的生活一定有一個夢想存在,甚至無限多個。
生活 VS 速度;我們的生活常會遇到用不同的速度來面對不同的夢想。
---------------------------------------------------------------------------------
曹博淵
作品名稱:Diverse Emotion
創作探討:
情緒–情緒上表達方式不同、壓力解放的不同、各時刻的反應、想法不同。
音樂–透過音樂很容易將人的內心想法、思緒表達至臉上等…。
思緒–透過音樂的氣氛薰陶下 將內心的想法表現至臉上。
方式–透過音樂的特性,方式一為讓對象聆聽音樂做出各式反應,方式二為讓對象唱音樂。
觀念延伸:對象進入感應區,則播放當前的影片,當前的影片需與音樂同步,透過影片,看見此對象對於目前此音樂時所做的反應,得知人最直接的情緒表達。
---------------------------------------------------------------------------------
梁以妮
作品名稱:異地
創作探討:建築或生物的觀看方式
---------------------------------------------------------------------------------
蔡昕融
作品名稱:Déjà Vu
創作探討:既視感(法語:Déjà vu)是人類在現實環境中(相對於夢境),突然感到自己「曾於某處親歷某過畫面或者經歷一些事情」的感覺。依據人們多數憶述,是先於夢境中見過某景象,但並不以為意,是真正到了景象該處時,便會對陌生的環境突然浮現出「似曾相識」的感覺。
觀念延伸:當我們遇到一個與過去經歷相類似的情境,腦內處理過去那段經歷的神經元可能同時產生衝動,造成既視感。因人的腦部對於短暫未來並未曾發生的事情的預知。屬於人對其他多重宇宙在同一時間軸上所發生的事情的認知。因腦部處理錯誤,將眼前訊息錯誤地當作成或 判斷為「記憶當中的畫面」。從醫學角度中,成因為由於左右腦的信息處理突然不協調所致。在長達數秒的視覺過程中,誤認幾個毫秒前曾見過的東西為過去曾見物的一種錯覺。
---------------------------------------------------------------------------------
謝孟成
作品名稱:品牌的變相
創作探討:顏色、字樣,由變異的品牌LOGO圖案來看品牌盲從議題。
品牌崇拜:常常聽到某個品牌就瘋狂追求或徹夜排隊,但物品本身的附加價值是否都只是經過品牌的神話。
觀念延伸:修改過的(山寨)LOGO圖示不斷出現,色彩不一的改變,經由品牌LOGO快速出現 以及色彩豐富的 展現品牌變化,表現品牌價值觀紛亂的意象。
---------------------------------------------------------------------------------
林旺廷
創作探討:外界、膜、主體
ž 膜 – 形式上的呈現
ž 空間 – 創作的主軸
1.空間的假想 → 城市的樣貌
2.對於環境的觀察與反思
ž 實體物件與投射的虛像
---------------------------------------------------------------------------------
何穎昭
作品名稱:Beautiful Girl
創作探討:
她告訴我: 圖像很美,唯獨花不美!為何不美?不完美的很美。“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 ”— 濟慈。大部分人們總喜歡追求完美無瑕~美麗的女孩就是白裡透紅的皮膚~看不見的毛細孔~ 沒有歲月留下的皺紋…美麗的花就是盛開,綻放的 極度豔麗的…美麗的旋律也就是講求合諧平衡的主題…美麗的故事也就是要有個happy ending ….而那凋零的花朵,奄奄一息的枯樹,斑剝的外牆,過去的璀燦與輝煌…在那最後一刻不更顯無比的生命韌性,更令人動容?再者凋零的花朵,奄奄一息的枯樹,斑剝的外牆,更是真實的一部分。過分美麗只顯得不實,生活裡本來就不是童話故事,或許實質上到達完美百分百準確的現代美此境界。同樣會呈現視差的狀況,難 道這就是美?我們到底要為美麗付出多少代價?
---------------------------------------------------------------------------------
卓桀緯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2010/10/12 錄像裝置藝術
錄像裝置藝術 第五週課堂記錄991012
由鳳甲美術館、邱再興文教基金會等單位共同支持策劃的「2010年國際錄像藝術展-食托邦(Eattopia)」於99年10月3日在鳳甲美術館開展,展期至11月7日止。2010年展覽主題為「食托邦(Eattopia)」,期能「以飲食的文化作為起點,轉向飲食、食具、身體、慾望、權力、消費、美學、社會、聯想與分析,在聚焦於全球化過程中,透視人類的飲食文明」。展區自北投鳳甲美術館延伸至板橋台藝大,分別展出國際邀請藝術家及國際徵件之入選作品,串聯起藝術創作的展演與教學場域。本校延伸展區將展出十九件國際徵件入圍藝術家作品。藉由此錄像課,策展人並身兼教職的陳永賢老師當起最佳的導覽人員,把教學拉到展覽空間,一一向同學們介紹國際徵件之入圍作品。
延伸網站:
http://livearttaiwan.wordpress.com/
稍後陳永賢老師與每位同學討論作品的發想後,為因應作品的實景拍攝,由TA林旺廷學長教導Canon 5D Mark II的使用方法與技巧。因為器材昂貴,每位同學須了解器材才能外借。
200/10/05 錄像裝置上課紀錄
王俊傑
第四周為客座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王俊傑主任述說他的創作歷程以及經驗分享。
I.主要的創作歷程
王俊傑老師說他一件作品創作時間一到三年不等,尤其又是系列概念作品,其間包括找尋資金、 規劃等都屬龐大的計劃。
以下為代表作品
1994 《十三日羊肉小饅頭》,台北市立美術館
創作概念:在德國唸書時發展的虛擬商品,赴德讀書後開始思考想說作品美學性和內容
之間的關係。利用錄像媒介、觀念裝置以及虛擬商品的概念表面俗媚,內容
討論政治、階級、消費等意識形態。
創作手法:嘗試形式和內容對立。前期找了五個中國古代宮廷菜,元朝、唐朝、宋朝、
清朝皇帝吃的菜編成食譜,在美術館當成商品展示,模仿商業運作模式可以
訂購、以低價吸引顧客、折價券等,其間做了不同的版本以因應不同地域性
的展覽。其中一個主題作品,以明朝皇帝吃的一道菜《十三日羊肉小饅頭》
以想像做成以假亂真的陶瓷,主要想激起消費者對於可望而不可及的物質欲
望以及階級的落差。
1997 《極樂世界螢光之旅/商店版》,香港歌德學院,愛克發藝術廊
1997 《極樂世界螢光之旅/商展版》,台北資訊科學展示中心
創作概念:虛擬旅行社
創作手法:以旅行社販售包裝行程讓消費者以為煞有其事。然而推出的套裝行程像是
「槍林彈雨冒險團:巴爾幹半島戰區」、「親臨現場:一九九七、七、一凌晨
在香港」、「雅瑪遜流域絕地探險隊」等。旅遊的本意應該是要放鬆身心、開
闊視野,但他以這種變向的手法將旅遊視為提供虛幻時空的隱喻,它也是台
灣媒體藝術中以網路為呈現媒體的早期作品之一。
HB-1750(返老還童丸)、HM-1756(減肥飲品)
創作概念:開設了一家名為「FOCL」(For Our Consumer Loving)的虛擬公司,販售虛擬藥
品廣告。
創作手法:HB-1750為返老還童的藥品名稱,HB-1750之系列廣告HM-1756,為減肥
飲料廣告。沿襲虛擬概念,真實製作藥品標誌及廣告,向觀者釋出一種回
到自己美好樣貌或輕盈曲線的「迷幻藥」。
--------------------------------------------------------------------------------------------------------
2000年開始的微生物學協會(Microbiology Association)是王俊傑老師另一階段的創作。因應大環境的數位化,人類將面臨新的問題。以童話寓言的方式,假設2000年地球產生鉅變,海洋全都消失了所以人類生活遇到威脅,這時出現一位Z博士,他成立了微生物學協會,這機構裡有很多實驗室,每個實驗室都有主持人,他們在研究地球即將毀滅之際人類的未來要怎麼繼續生存。
其發展出來的幾個子計劃為:「衣計劃」(2000)、「狀態計劃」(2000)、「旅館計劃」(2001)。
2000 《無法無天:2000台北雙年展--微生物學協會/衣計劃》,台北市立美術館
創作概念:假設未來的生活樣貌。
創作手法:博物館裡的美術館,並有以MA(Microbiology Association)總部為圓心的機場,
因為海洋消失地殼產生碰撞,全世界主要的城市,巴黎、紐約、東京和莫斯
科等四個城市撞在一起的未來城市小模型。以及15分鐘
動畫短片,並展有未來衣服的有別於現今的價值,它將可以代為睡眠。
2001 《微生物學協會/旅館計畫》,伊通公園,台北
創作概念:假設未來的生活樣貌。
創作手法:這為微生物學協會的其一計劃。副標為「神經指南」(Bibless)。假設未來世
界空氣污染,但人類還是要旅行,以旅館角度來說明未來的居住模式。後台
穿幫的搭棚方式,加上有實際床組,以牆上已經消失的海洋風景照,帶給人
們無限的惆悵。
2008 《微生物學協會之/終曲:克里南特星》,伊通公園,台北
創作概念:克里南特星考古學紀錄
創作手法:微生物學協會之終曲。想像著人類科技文明到最後導向毀滅,地球人移民到
另一個星球的心路歷程。藉由手工感的繪畫、文字、黑白攝影等文件紀錄方
式,把人類從零開墾,從中取得的物件做展示。
王俊傑,《終曲:克里南特星》,2008
圖片來源:http://publicart.cca.gov.tw/news/view.php?id=2405
II.影像裝置的創作部分
2009年以錄像裝置作品《大衛天堂》獲台新藝術獎第七屆年度視覺藝術大獎。
2008 《大衛計畫第三部/大衛天堂》,台北市立美術館
創作概念: 因為2002年去世的設計師好友,開始讓王俊傑老師思考人與人之間的人際
以及和空間的關係。
創作手法:實際搭景、5螢幕同部投影、HD錄像拍攝。拍攝半年多並後製3、4個月,
作業繁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1mpFXg9-o8 (YOUTUBE影片)
III. 劇場經驗:
以新媒體角度去看跨領域,把不同媒介作混合性的處理並致力於舞台設計和數位影像,讓影像不再只是陪襯角色。
2006 《華格納全本歌劇--尼貝龍指環》,國家交響樂
2007 《雙姝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2008 《幾米繪本--向左走向右走大型音樂劇》,台北小巨蛋
2008 《黑鬚馬偕》,國家戲劇院
2010 《萬有引力的下午》,桃園廣達總部廣藝廳
Q&A
Q1:請問王俊傑老師是如何把想法轉換成作品的呢?
A:其他工作有一定訓練和目的,最後有所產出,但藝術工作還是跟其他工作不一樣,你無法知道最後會變成怎樣或達成什麼。還是要來自你對於環境的認知跟接受這環境的感知然後轉化成對環境的回應。基本上就是在回應你生存的空間與環境的議題。從外界的資訊得到刺激再轉化成有興趣的部分最後有可能會變成一種創作形式,不是刻意找題材也不是無中生有,一定跟你所對應的環境、社會、所吸收的書籍電影或生活經驗有關。把你議題有興趣把它轉成創作的型態。對我來說我的創作都屬於長期發展,作品之間都會有關聯性。現今滿強調創作思考的脈絡性,如此一來別人也才比較了解你本身與作品的關聯性。
Q2:請問老師對實際搭景或3D技術軟體虛擬物件的看法為何?
A:首先是感覺的問題。你今天去透過一個數位的方式去無中生有去創造一個東西和你實際在一個空間去面對一個物件這感覺是截然不同的。這牽涉到個人如何去詮釋自己美學觀點有關。基本上,就我的經驗,我盡量不去用3D,因為以我們現在的財力和可被執行的技術沒有辦法做到我們真正想要的品質。除非像是Hollywood的那種細緻的規模製作。但有些簡單的幾何可能就適合3D技術去製作。總體來說我不排斥3D,但還須端看作品的取向。
Q3:剛剛王俊傑老師有提到說你的作品製作過程裡有製作人,請問老師在合作過程中你把自己
與工作夥伴各定位在何種角色?
A:從1994年開始起就以一種團隊方式在工作,另外再請一位負責找資金來源的製作人並負責規劃整體流程以及宣傳,也負責找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士一起合作,讓作品更臻水準。用一種專業的操作方式來對待我的工作。現在藝術家不像之前對藝術家的定義,他更像是一個CEO,把概念想好再託付給工廠做,所以其中有弔詭的地方。
參考網站
http://techart.tnua.edu.tw/1_member/jieh.html
http://www.itpark.com.tw/artist/bio/29/254
http://www.artemperor-auction.tw/NewsList.aspx?id=593
http://2007boom.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_4836.html
http://quantaarts.pixnet.net/blog/post/13987323
http://www.itpark.com.tw/artist/critical_data/29/167/254
http://goya.bluecircus.net/archives/artists/caecaeeae.php
http://publicart.cca.gov.tw/news/view.php?id=2405
http://www.deoa.org.tw/events/214/
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2010/09/28錄像裝置上課紀錄
第三周陳永賢老師介紹重要的美國錄像藝術家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的系列作品。陳老師開場以點題方式提醒同學作品要回歸自己本身,作品才會跟自己合而為一。接著提到Bill Viola的靈感來源來自14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或更早之前的宗教畫。然而因為他父親的去世,在低潮裡藉由宗教力量得到了慰藉。在他創作歷程中因為在日本的駐館機會,接觸到東方宗教以及禪學思想。
以下為Bill Viola的作品介紹:
1.從中世紀宗教畫汲取靈感
利用古畫的構圖以及題材以現代手法重新詮釋,無論是西方的祭壇畫像或是東方式的哲思作品,無疑是作者對於宗教圖像的聯想延伸,以及對生活靜觀凝視後的深刻體驗。
(左)彭托莫(Jacopo da Pontormo) ‘Mary's Visitation of Elizabeth’ ,1515
圖片來源:http://310mc.wordpress.com/bill-viola/
(右)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 ‘The Greeting’ ,1995, video sound installation
圖片來源:http://asuartmuseum.asu.edu/1996/viol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g0IyGUVXaQ&feature=player_embedded
----------------------------------------------------------------------------
希羅尼穆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 ‘Christ Mocked (The Crowning with Thorns)’ ,
about 1490-1500
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 ‘Quintet of the Astonished’ ,2000,
colour video rear projection on screen mounted on wall in dark room.
圖片來源:http://www.studio-international.co.uk/new_media/viola_passions.asp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R9av-I35ME&feature=related
2.「強烈情感」多聯屏影像系列
Bill Viola表示:「雙聯屏或三聯屏的宗教畫像是現代人的筆記型電腦,折疊後便於攜帶,假如把影像放在液晶螢幕上,不也可以成為觀賞影像的新媒介?」由此,他發展一系列關於人類情緒的肖像組合,均以這種聯屏形式呈現。
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 ‘Surrender’ ,2001,Video installation
圖片來源:http://www.resartis.org/index.php?id=101
Bill Viola以高速攝影進行拍攝,之後經過數位影片掃描轉成每秒低格速進行播放,以極緩慢的速度移動,讓觀者進入不尋常的時間流裡體驗情緒的細微變化。
3.「致千禧年的五個天使」錄像裝置系列
除了悲傷題材之外,Bill Viola也嘗試不同創作主題以及媒材。每個長約1.2公尺寬3.9公尺大的螢幕,在長方形的暗室空間以左邊兩個螢幕、右邊三個螢幕的投影模式呈現。五個畫面標題包括〈啟程天使〉、〈誕生天使〉、〈 熾火天使〉、〈昇華天使〉、〈創造天使〉。Bill Viola採用極慢速度來呈現每個畫面,包括正轉與倒轉影像的效果,而攝影角度也分別以水中仰視、高空俯視的方式,呈現人物從高處躍入深水的過程。而聲音方面他使用真實的環境音,進而詮釋五個天使降臨人間的瞬間。
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 ‘Five Angels for the Millennium ’
I. Departing Angel,2001,Video sound installation
II. Birth Angel (2001)
III. Fire Angel (2001)
IV. Ascending Angel (2001)
V. Creation Angel (2001)
圖片來源:http://dasartesplasticas.blogspot.com/2007/08/bill-viola-nova-iorque-eua-arte.html
4.「日間行進」錄像裝置系列
〈日間行進:五種循環影像〉作品為柏林古根漢美術館委託創作,創作概念源自於《埃及度亡經》中所謂「在日光下前行的寶典:當靈魂由肉體的黑暗中解放出來,終於能在日光下前行時之導引」這五件分別長達四十五分鐘的高畫質動態影像,同步播放著〈浴火重生〉、〈小徑〉、〈洪水〉、〈出航〉、〈曙光〉等標題作品。
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 ‘Going forth by Day ’
I. Fire-birth,2002,Video sound installation
↑特殊的光線與不規則圖像的融合處理,象徵著前世與今生的混沌摸索。
II. The Path(2002)
↑Bill Viola自述所言:「清晨曦陽映照著森林,林間小徑中川流不息的人群,他們來自於生命中的不同階段,每個個體都依循著自己的步調與方式在小徑上旅行。這個行列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他們一直走著,在離開你我視線之後,也是這麼一直地走下去」
III. The Deluge(2002)
↑一個下午,人們一如往常忙碌著。忽然一聲轟隆,眾人步伐越來越快,一瞬間洪水湧入,人們四處急忙逃竄,大自然的力量把眼前的吵雜洗滌,最後只剩下建築的空殼。
IV. The Voyage(2002)
↑這件作品是Bill Viola的親情寫照,是在他父親過世三年後的構思,影片中的老者是父親的形象,藉此比擬父親已經航行到遠方的幸福之島,或許那是一個遙遠而無需物質的世界,他的父親與母親正共聚一堂。
V. The First Light(2002)
↑這是一個災難現場,救難人員尋找失蹤人口,而在池塘一旁有失蹤親人的引頸期盼希冀有奇蹟出現,但在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又遍尋不著,體力耗盡的狀況下,大家漸漸入睡。突然畫面中身穿白色衣褲的男子悄然從水塘裡緩緩升起直到天際。
圖片來源:http://dasartesplasticas.blogspot.com/2007/08/bill-viola-nova-iorque-eua-arte.html
5.「淨化」多聯屏影像系列
Bill Viola的「淨化」系列包括七個部分,分別是〈接近〉、〈抵達〉、〈裸現〉、〈齋沐〉、〈淚池〉、〈浸入〉、〈消解〉等。以雙畫面並置的方式於電視中呈現,一男一女各自進行為其轉化和重生的象徵動作,帶有濃厚的儀式性意涵。
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 ‘Purification’ ,2005,Video still
圖片來源:http://www.resartis.org/index.php?id=101
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 ‘Dissolution’ ,2005,Video still
圖片來源:http://www.resartis.org/index.php?id=101
6.時序漸變中的一道靈光
《南特三聯幅》〈Nantes Triptych〉由左到右描寫出生時刻、人生以及瀕臨死亡,此作品的影像正是Bill Viola自我的寫照並可以窺探出他的創作主軸以人類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探討生命、死亡、感官、淺意識等議題並回歸藝術傳統。
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 ‘Nantes Triptych’ ,1992,Video installation
圖片來源:http://www.balkon.hu/2006/2006_6/03viola.html
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 ‘Nantes Triptych’ ,1992,Video installation
圖片來源:http://www.tate.org.uk/modern/exhibitions/cinema/viola.htm
延伸閱讀:陳永賢,〈時序靈光—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的錄像藝術〉,《藝術家》2006年 9月第376期:328-339。
----------------------------------------------------------------------------------------------------------------------
學長王康子瑋受陳永賢老師之邀,特地撥空前來向同學們講解Canon 5DII的使用方式以及攝影必須注意的地方:
1.白平衡在每次改變鏡頭都要對一次
2. 55 mm是廣角跟長焦的中間點
3.遮光罩避免廣角時的光斑
4.全手動模式很重要(zoom in之後再拉回)
5.灰卡來對相機的光圈
6.打板、對同步拍攝
7.聲音算秒,影像算格
8.板子合一瞬間跟聲音的高峰合拍
9.打倒板是從後面對同步的方法
10.避免在日光燈下拍攝
11.防手震在拍影片要關掉
12.最好使用定焦鏡
13. fcp要注意輸出的檔案是否為參考影片或是獨立影片
14. fcp膠轉磁的能力好
15.蘋果屋提供出租相機服務
學長王康子瑋向同學提點Final Cut Pro的使用方式
1.介面介紹
2.簡易設置
3.系統設置(一開始就要指定儲存目的)
4.影片實際試範操作
5.Render出來的影片要和原素材放一起不然會播放不出來,否則要存為獨立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