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2010/01/11 錄像裝置藝術

1.期末心得、建議與綜合討論。

2.學員梁以妮作品榮獲國立台灣美術館「2011年數位藝術創作案」(360度環型影音空間)

3.學員林旺廷作品〈SimCity〉入圍法國錄像藝術節(ARTchSO Video Festival 2011)

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2010/01/04 錄像裝置藝術

本週專題講座請到藝術家郭奕臣為我們進行創作心得分享,郭奕臣除了參加過臺灣的雙年展之外,同時也代表台灣參加了威尼斯的雙年展,目前也仍繼續努力創作。郭奕臣在課堂上帶來了較早期的作品,並且講述了自己的藝術創作脈絡,同學反應也十分熱烈。

image

圖:藝術家郭奕臣分享創作經驗

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2010/12/28 錄像裝置藝術

林昆穎與陳志建同為豪華朗機工成員,多與國內的表演活動進行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同時也製作數位藝術類的作品。此次林昆穎帶來他在法國駐村時的影像紀錄,這個駐村計畫透過深入當地的生活,與民眾建立情感連結,從他們的創作中可以看出在遊玩的方式中融入了一種深刻的人文關懷情感,這樣的創作思維在科技藝術類別中算是十分的特異且突出。

image
圖:林昆穎創作分享 (藝術家,豪華朗機工成員)
image
圖:林昆穎創作分享 (藝術家,豪華朗機工成員)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2010/12/21 錄像裝置藝術

1. 錄像藝術家Shirin Neshat介紹:伊朗裔的女性藝術家席琳‧奈沙特(Shirin Neshat),1957年出生於伊朗奎茲文,1974年移居美國,1986年回到家鄉,她的作品於土耳其、摩洛哥、紐約等地拍攝製作,給予全球觀眾一種跨越文化的主題。席琳‧奈沙特的作品內容包括攝影和錄像、影片裝置,曾舉辦多次個展,展出地點包括紐約、芝加哥、舊金山、瑞士、威尼斯、巴黎、倫敦等地美術館。她的創作在細膩中帶有強烈且獨特的風格,曾獲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的國際一等獎以及光州雙年展等大獎的肯定。
2. 錄像藝術家Mathew Barney介紹: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 ,1967年三月25日生於舊金山,在耶魯大學時曾就讀於醫學系,但二年級時即轉至美術系,他短暫的醫學背景仍對其作品產生深遠的影響。經典之作是「Cremaster Cycle(懸絲系列)」,由Cremaster 1到5等五部曲組成的史詩級實驗電影。近年新作是與其妻冰島歌姬碧玉(Bjork)合作的「Drawing Restraint 9 」。他對於「醫學」、「運動」有種特殊的迷戀,使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介於「肉體訓練」與「情色性」的特異觀點。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2010/12/14 錄像裝置藝術

本課程很榮幸的邀請到澳洲藝術家Craig Flood為我們做創作分享,Craig Flood主要是製作公共藝術作品,此次他帶來了在高雄鋼雕藝術節所製作的作品圖片以及在澳洲所製作的作品照片。Craig Flood目前是澳洲昆士蘭南布里斯本Southbank學院視覺藝術講師,他除了跟我們分享公共藝術作品的製作經驗之外,同時也針對臺灣的公共藝術進行剖析,透過Craig Flood的講解,學生除了能對公共藝術的製作以及要求有更多的了解之外,也能將這些概念放入錄像裝置中,製作錄像裝置類型的公共藝術作品。
image

圖:Craig Flood創作分享 – 澳洲藝術家
image

圖:Craig Flood與本課程學生討論。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2010/12/07 錄像裝置藝術

1. 專家評圖:本展覽開幕後除了邀請校內外老師以及藝文圈相關人士來看展之外,同時也邀請了國際策展人胡朝聖老師以及鳳甲美術館館長來校進行評圖。在評圖過程中,兩位評審都給予了非常精闢的意見,期望同學採納了評審的建議之後,能更了解自身創作的優缺點,並發掘出更多的可能性。
2. 作品討論以及建議。
image

圖:專家評圖,由策展人胡朝聖給予同學意見。
image
圖:專家評圖,由鳳甲美術館館長翁淑英給予同學意見。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2010/11/30 錄像裝置藝術

1. 成果展覽佈置

2. 作品呈現與空間規畫/(以下內容為同學期末最終提案作品)

---------------------------------------------------------------------------------

image

作品名稱 : 我的黑色,你不懂 / You don’t understand

媒材 : 單頻錄像

年代 : 2010

作者:何穎昭

創作理念:

人的一生裡到底有多少慾望要被滿足?

當我們自身擁有身邊的,

但往往老是看到別人的更好,

得不到,稀有的,

我們就拼了老命去爭,

爭來了又把它放一旁,

然後換下一個...

每個階段不停的找尋,

找到的也不一定是內心真正想要的,

但貪心又軟弱的心又將它放入口袋...

找的越多,

明度就不停下降,

一個個循環下,我們都被慾望吞噬。

開始只是迴圈中,

吹呼動作來來回回,

然而某日醒來~

原來只是在於外在的擁有多於真實需求!

瞧瞧—黑色很多!

--------------------------------------------------------------------

image 

作品名稱:繼續選吧!!

媒材:單頻錄像

年代:2010

作者:李政霖

創作理念:

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在這裡選舉是一個特有的文化,也是一件重要的大事,我們常常用兩年一小選,四年一大選來形容選舉的頻繁。而每當舉選來臨的時候,除了選舉本身的意義外,最特別的就是出現大量的文宣物,大量的競選活動和宣傳。

有越來越多的疑問在問,為什麼這些選舉產物在這段競選期間內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而它卻又隨著選舉結束而消失?究竟它還能有什麼作用?

我將競選旗子、看板收集在一起,把它們視為建材、布料加以蓋成房子、和製成服裝。主要透過最直接的「住」和「穿」的行為將原本應該屬於街道上的符號透過解構後再建構,把它變成生活上另一種新的視覺符號。

內容一開始利用黑夜搭蓋小屋,到了白天則穿著它外出,表現出從解構到建構的這個過程,而當我騎著車穿著它經過市區街道,彷彿它又回到了原本屬於它該出現的地方,但卻不是,而是它已經成為一個新的視覺符號,最後把它穿上廣場上走秀,傳遞出它已經融入我們生活中。

<<繼續選吧!!>>如果選舉一直都在,那旗子不只是旗子,看板不只是看板。

---------------------------------------------------------------------------------

image

作品名稱:既視感貳

媒材:單頻錄像

年代:2010

作者:蔡昕融

創作理念:

Deja vu,既視感於自於法語,依據多數人們憶述,感覺到自己突然處於「曾於某處親歷某過經歷過,無論是視覺、聽覺、嗅覺,甚至細節或其他事情」的感覺;從醫學角度中,是由於腦內的信息處理不協調所致,在長達數秒的感官過程中,誤認幾秒前見過的東西為過去曾見物的一種錯覺;而法國的心理精神研究者Emile Boirac 將Deja vu分為三種:似曾活過、似曾感覺過、似曾拜訪過。

簡而言之,Deja vu是一個抽象且複雜的超感官;關於作品呈現模式與詮釋方法,是將Deja vu這個抽象且複雜的概念轉化,錄像內容呈現一個女孩不斷向大海走去,隨著時間與空間不斷的變換以及貫穿且支撐整個世界的背景音。期望觀者於觀賞時,從不同角度去理解、認識進而感受作品。到底女孩往大海走去的目的是什麼?女還是要投海自盡?抑或是去拜訪大海的精靈?

許多個相似又不盡相同的影像,象徵著平行宇宙之間經驗的傳遞,即使是幾秒前見過的事物,對它的反應、決議、與解釋,一些是似而非的經驗,是靈魂比身體更早接受到經驗,一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進而產生一種「錯覺」。多重宇宙空間裏發生的事情和現在的相似經歷發生了某種聯係。這抽象的感覺往往可以左右一個人的命運,如果們受制於他;那錯不在命運,在我們自己。

---------------------------------------------------------------------------------

image

作品名稱:Sim City

媒材:單頻錄像

年代:2010

作者:林旺廷

創作理念:

至今,全球有35億的人口居住於城市。城市不只是一種景觀,甚至是一種文化象徵,代表著文明的累積。城市建造之初以一個想像的模型為範本,以此建立基礎,它不必然帶有特性,也許是某種現下流行的建築工法作為號召。但在這城市中,還會有更多模型展示出一種想像的生活,人在追尋的是就是模型中想像的生活。當空間變成一種商品租售,都市中遺留著眾多空蕩而無人進駐的房子。

高樓大廈是典型的城市樣貌,然而純粹的水泥結構無法反映人的活動。在城市中,每個人自身所活動的小空間都是一個基本單位,人將外界從他自身隔離開來,造就了自己的私密空間,如廁所,如更衣室。人也將自身與他人隔離開來,牆壁在此扮演的角色就是把人與人之間隔離開來,從日常生活中切割,並且劃分勢力範圍。這樣的空間規劃形塑個人的視點他人凝視自身的範圍,同時也將人侷限於城市之中。

作品試圖紀錄城市中人的活動,結合想像中城市的模型,以及現實中的面貌,融和成一種超現實的風景。在這樣的情境中,真實與虛擬之間想像的邊境被打破:我們居於城市之中,我們也居於想像的模型之中。

---------------------------------------------------------------------------------

image

作品名稱:果貿

媒材:單頻錄像

年代:2010

作者:梁以妮

創作理念:

左營果貿社區是一棟舊型集合式國宅,由舊眷村改建,用以安置榮民或軍眷。半圓形的密集鳥籠式建築景觀,場邊不乏販售小吃或民生用品,極具便利性,可謂為現今公寓式大樓的前身。為了有效利用空間,規劃出如此壯觀且高效率的建築樣貌,人有了遮風避雨的定所。但居住空間也同時受到擠壓與統一規格化。雖然是一種好意的安置但卻是一種逆向的壓迫。像這樣的空間裡,沒有附加多餘的娛樂性,有的也只是日復一日。此作品則是想呈現出一種建築物空洞且恍惚的吶喊狀態。

---------------------------------------------------------------------------------

image

作品名稱:Diverse Emotion

媒材:錄像裝置

年代:2010

作者:曹博淵

創作理念:

一直以來人的情緒、心理、思考都很難猜測,更有許多人表裡不一,本作品結合互動將讓人直覺體驗到面對虛偽的人時,該如何做出反應,又如何去察覺。更可為在場人引導省思是否周遭的人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況。

---------------------------------------------------------------------------------

image

作品名稱:Modern Vocabulary當代拼音

媒材:單頻錄像

年代:2010

作者:謝孟成

創作理念:

在這個品牌充斥的時代,許多的LOGO跟形象物都已經達到令人著迷或是深植人心的效果。小孩從學會說的第一句話,可能是”McDonald”而不是”mom”。運用在這個品牌瘋狂的年代,我想重新改造學習音文拼音練習的字彙表。將拼音聯想的單字改為品牌或符號。反映出當代最顯為人知的品牌意象。

---------------------------------------------------------------------------------

image

作品名稱:異

媒材:錄像裝置

年代:2010

作者:卓桀緯

創作理念:作品試圖闡釋生化實驗以及基因改造對生化實驗的衝擊。